首页 > 游戏竞技 > 评测中心 > 电视游戏 > 正文

《战地:硬仗》评测:一次不成功的创新之旅
2015-03-26 14:32  网易游戏    我要评论()
字号:T|T

一般来讲,在绝大多数警匪题材的电影或是游戏中,以射击为主的战斗场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跟战争题材的作品相比,还是会在场面和节奏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哪怕硬往警匪片里塞进几十个人、几十条枪在街头对射的情节,警方的穿着还有装备都在随时提醒观众,这不是一场战争。

《战地:硬仗》网易游戏频道独家评测 

单人剧情模式

而对战争场面的气氛营造驾轻就熟的“战地”系列这次摇身一变,在迈阿密展开了一场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警匪之战。配合美剧化的运镜以及情节,从单机模式的片头过场动画开始,小编以为就要扮演铁血警探展开一场惊险刺激的打击犯罪之旅了……但实际上并不能。

1 、画面十分出色

人物建模几近无可挑剔,特别是眼珠部分 

人物建模几近无可挑剔,特别是眼珠部分

PS4版900P的画面虽然从数据上看跟1080P差那么点意思,但实际上感觉不到明显的差别,而且制作小组也因此保证了全程的高帧率。精致的贴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种类相对单一的材质给整体画面带来的单调感,另外游戏的模糊光晕效果十分出色,和近期公认的次世代“画面之王”《教团1886》相比也毫不逊色,这对一款FPS游戏来说十分难得。

游戏中多个场景都展现出对光影的优秀控制能力 

游戏中多个场景都展现出制作组对光影的优秀控制能力

既然有作为重头戏对待的单机剧情,人物表情当然是重中之重。“硬仗”在这一点上也下足了功夫,只可惜整体效果并没有延续第一眼给人留下的好印象。

制作小组似乎在给人物脸部建模时特别注重“眼球”部分的表现力,无论是对光源的反射还是即时的转动等等,都活灵活现。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会显得眼球外凸,但总体来讲瑕不掩瑜。

美丽的女搭档由于眼珠部分体积较大,有时候会显得有些外凸,挺恐怖的…… 

美丽女搭档由于眼珠部分体积较大,在某些情况下表情会比较怪异

而人物最重要的面部表情相比之下则要逊色许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面部肌肉活动的范围太小,让角色的情绪变化不是那么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过场动画的表现力。

虽然人物不是完全没有表情,但还是给人一种面部僵硬的感觉 

虽然人物不是完全没有表情,但还是给人一种面部稍显僵硬的感觉

这些画面特点综合起来,其结果就是在游戏的单机部分中,如果只看截图的话能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可实际游戏时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2 、槽点满满的潜入系统

或许是美剧风格的片头给了小编太高期待值,又或者是之所以把潜入部分做得这么“人性化”是为了降低游戏难度,总之实际体验过几个小时单机模式之后,小编已经不屑于向人抱怨这个潜入系统有多烂了。

这个系统的问题不在于它本身不合理,而是因为跟游戏的整体气氛背道而驰 

这个系统的最大问题不在于它本身合理不合理,而是跟游戏的真实气氛背道而驰

单机剧情部分大致的流程是这样:一段剧情动画过后,进入一张布满敌人的地图。可以在小地图上看到他们每一个人的视野范围,这一点跟“潜龙谍影”系列很像,只要走到那个范围之外,对方基本上就很难发现你。玩家可以自由选择是通过潜行静悄悄地收拾每一个敌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值)还是一路杀将过去。

游戏中敌人的视野甚至比在地图上标示出来的还要窄,这进一步降低了潜行暗杀的难度 

游戏中敌人的视野甚至比在地图上标示出来的还要窄,这进一步降低了潜行暗杀的难度

这样设计显然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和以往的“战地”完全不同的形式完成任务,初衷很好,但问题在于制作方别出心裁地加入了一个“亮警徽逮捕敌人”的设定。具体来说就是在接近敌人到一定程度之后(敌人过窄过短的视野范围让这变得简单至极),可以按L1亮出警徽让对方立刻举手投降,并且待在原地任你处置。更奇葩的是主角一个人一次最多能控制三名全副武装的敌人!

一屋子的人,桌上还摆着枪,看人亮下警徽就举手投降,您觉得这合理吗? 

一屋子的人,桌上还摆着枪,看人亮下警徽就举手投降,您觉得这合理吗?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上一秒钟还端着各种长枪短械搜寻你的恶贼,看见你亮出警徽立刻认怂,不管你是上前逮捕也好,一枪把他结果也好,都没有任何的反抗。究竟要多小看玩家的智商才能设计出如此不合理的所谓“潜入系统”。

就这一个细节,把游戏在单机部分精心营造的真实氛围彻底摧毁。什么毒枭啊、恶警啊,不管在过场动画里多么不可一世,最后还不是乖乖在我大迈亚密警局徽章面前俯首称臣。

这个被一些媒体吐槽会拖慢节奏的扫描仪其实反而比较符合主角的警察身份 

这个被一些媒体吐槽会拖慢节奏的扫描仪其实反而更能烘托主角的警察身份

另一个“扫描器”功能虽然也会因为能标出场景里的爆炸物、敌人位置而使游戏难度降低,但同时也是扫描证物、发掘线索的重要工具,整体而言还比较符合主角的警察身分,也能增强玩家对剧情的代入感,至少比那个莫名其妙的警徽要高明得多。

3 、剧情和诡异的追车手感

就小编的主观感受而言,由于上面这个潜入系统的存在,让游戏原本中规中矩的警匪片情节显得十分荒唐和可笑。制作小组原本可以凭借一流的技术实力好好讲讲Nick这位近年来十分少见的高大全警探恶战毒枭的故事,可最终让玩家记住的还是一场场追车和火拼。

游戏单人模式的头几分钟绝对称得上年度最佳开场之一 

游戏单人模式的头几分钟绝对称得上年度最佳开场之一

你可以说这原本就是爆米花级的警匪片最大的特征,但这显然与制作小组在单机剧情开场部分那精彩的几分钟里展现出来的野心以及技术实力背道而驰。只希望如果有“硬仗2”的话,他们能邀请一些专业的编剧来好好打磨一下这种题材作品的节奏和细节,别让这一作的尴尬再次出现。

游戏火爆的追车场面和诡异的驾驶手感形成鲜明对比 

游戏火爆的追车场面和诡异的驾驶手感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不得不说说游戏另一个被当做主打噱头进行宣传,但实际效果差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追车部分,准确地说是载具驾驶手感。

想必一直关注这款游戏的玩家一定看过不少着重描写其中公路追逐场面的预告片。流畅的画面配合劲爆的音效特效,很容易让人热血喷张。小编最初也是被这样火爆且明显区别于以往“战地”系列作品的特色所吸引,进而开始关注这款游戏的。

小编宁愿制作小组多在手感上下点功夫,少加一些特效 

小编宁愿制作小组多在手感上下点功夫,少加一些特效

但在游戏序盘实际操作了一把之后,发现那些精心剪辑的预告片实在太有欺骗性了。当然,小编一开始也没指望游戏中的载具操作能达到比肩赛车游戏的专业手感,以为最少也是GTA级别的,但最终的结果让我觉得自己太天真了……

在《战地:硬仗》中驾驶载具的第一感受是“木”,不管你开的是巡逻车还是小货车,在手感方面毫无区别。一掰摇杆车辆立刻转向,没有任何与“真实”沾边的机械力反馈,活像在开游乐场里的碰碰车——就算是碰碰车撞到东西还能往回弹一截,游戏里的汽车连这样的反应都没有。载具的加速反应也很成问题,感觉不出R2按到底和半按之间的差别。

无论是开小轿车、卡车还是风扇艇,手感几乎没有变化 

无论是开小轿车、卡车还是风扇艇,手感几乎没有变化

游戏的载具驾驶系统不是哪一个细节出了问题,而是从根儿上就开始烂起,要改变的话只能整个重做。而这又是游戏的核心系统之一,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多人游戏部分以载具为主体的“热线(Hotwire)”模式等等。

-多人联机模式

相对于槽点满满的剧情模式,《战地:硬仗》充满想象力和革新的多人对战让小编瞬间有些流连忘返,在满地图都是人的“死亡竞赛”模式下刚一上手,就再也不想回到单人模式继续用警徽唬人了。

多人对战种类不多,但在保持高制作水准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多选择 

多人对战模式数量虽然不多,但在保持高制作水准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多选择

特别是在国内CDN节点因为索尼国行主机的上市而启用之后,多年以来联机延迟高低全靠人品和VPN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配合游戏本身特有的快节奏,给人流畅至极的对战体验。哪怕在参与对战的玩家达到最大64人的极限状态之下,游戏也没有丝毫的拖慢或是其他技术性问题,很好地保持了系列的传统优势。

有些地图哪怕在满员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需要跑上几百米才能遇到一个敌人 

有些地图哪怕在满员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需要跑上几百米才能遇到一个敌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参与人数较多,地图的种类又多种多样,难免出现一些不平衡的问题。比如有些地图显得太大,得跑上十几二十秒才能遇到一次交火;有些又狭窄得出奇,刚出生就被敌人从背后一枪撂倒的情况时有发生。虽说复活时间往往只有不到10秒钟,在这样的地图里混战起来也是热闹非凡,让人大呼过瘾,但终归显得对新人不太友好。相信随着后续地图包的更新,这类状况会得到一定缓解。

另外虽然游戏为追求联机对战新体验的玩家准备了多种模式,比如需要驾驶载具“热线”模式等等,但由于缺乏对玩家的指引,再加上本作糟糕的驾驶手感,让小编尝试了近半个小时也才勉强弄明白“热线”模式的基本流程,自然也就谈不上享受游戏乐趣了。

密密麻麻的敌人和队友让游戏节奏陡然加快 

密密麻麻的敌人和队友让游戏节奏陡然加快

有好创意,却没有得到好系统的足够支持,这也贯穿整个游戏的根本问题之一。

“征服(Conquest)”模式是战地系列多人对战的保留项目,和以前一样分为“大(Large)”和“小(Small)”两种;在FPS领域十分传统的“人质搭救”以及“目标猎杀”这次变成了两个不能复活的“营救(Rescue)”和“准星(Crosshair)”模式,这些对熟悉FPS游戏老玩家来说想必不会陌生。

《战地:硬仗》网易游戏频道独家评测 

也就是说,抛开单机剧情模式的种种不合理之后,制作小组高超的技术以及丰富的经验在多人对战里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不管是画面这种细节也好,还是整体架构给人的感觉也好,虽说也不是十全十美,但至少比半吊子的单机模式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续作十分值得期待

作为普通玩家,我们或许很难搞清楚究竟是在制作流程中的那个环节出了致命的差错,才会让《战地:硬仗》的剧情模式出现如此严重的设计失误。我们虽然对制作小组这种勇于挑战陌生题材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表示敬意,但最终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正好用来形容本作的缺陷。

制作小组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 

制作小组的技术实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方面,本作的联机对战部分还是保持了系列的众多传统以及一直以来的高水准,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几个新的对战模式,带给人全新的感受。尽管小编也不是FPS类游戏的重度爱好者,但仅仅尝试几局之后很快便喜欢上了本作全新的快节奏爽快对战,这也是《战地:硬仗》最大的价值所在。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战地 硬仗

责任编辑:褚福普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