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互联网公司更具优势
新浪科技:历史上唐骏、谭群钊等都曾先后担任过盛大总裁的工作,但您是第一个具有投行背景的盛大总裁,外界也据此猜测盛大将从实业向投资转型。我们想知道,您是如何定位自己在盛大的角色,同时您准备将盛大领向哪个方向?
邱文友:之前唐总、谭总为我立了一个很高的benchmark。当年他们做总裁的时候,盛大还是围绕单一旗舰业务的企业,今天我们基本已经变成一个集团公司,底下有非常多的企业,包括上市、待上市、已退市、转型、孵化中等等。这就是陈总多年来的规划,盛大以内容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事业,逐步变成一个娱乐控股型的集团。
我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娱乐控股型企业战略的执行者和管理者。这是我自己的定位。我们万事俱备、有很多资源,我给自己的期许,是对这些资源更好的协调和利用。
新浪科技:您怎么看国内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行业竞争态势,您觉得盛大的优势与不足体现在哪些方面?盛大需不需要一场彻底的再造?
邱文友:从一个比较highlevel的角度来讲,国内互联网还是老牌公司有更好的机会。这么多年累积的优势,尤其行业进入战国时代、垂直洗牌的阶段。与美国相比我们缺乏创新,所以这些老牌的互联网企业的累积和优势更加明显,更容易造成竞争壁垒。
国内老牌的互联网企业,大家都在往平台的方向去走,在这个态势之下,平台的机会和空间,要比垂直、新创的企业要高。更为不幸的是,这个市场给平台企业的机会要大得非常多。垂直企业要做到绝对的老大才有好日子。也是因为这种看法,我才加入盛大。
就像我之前所讲的,盛大过去几年该看到都看到了,该前瞻的都前瞻到了、该做的都做了、该有的都有了,但不可能是100%的击中率。我们现在已经不太需要谈大方向,而是全心全意专注在执行方面,怎么样加强盛大各个业务的协同效应。
新浪科技:就现阶段而言,您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哪些方面?
邱文友:第一,集团有清晰的战略,我就是带领团队执行既定的战略。第二,协助主要的子公司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三,在海外业务方面我会跟陈总和同事讨论。
新浪科技:刚才讲到投行的背景,陈天桥也提到您对盛大旗下业务的资本运作会有“极大帮助”。那么您会如何从资本层面推动盛大各业务发展?众所周知,盛大旗下业务众多,您是如何分配这些项目在您时间表上的优先级?
邱文友:我们内部的邮件,让大家看到可能会有误解。陈总在讲的资本,并不是纯资本的概念,我们用资本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战略的资本。这涵盖两个概念,一是所有的资本背后都有战略,第二是通过资本来达到战略目的。简单来讲,盛大是一个企业,不是一个财务机构。坦率讲如果我们要玩资本,还不如出去做个私募。从这个角度讲,希望外界对我们在谈资本的时候,能够有更准确的了解。我们讲资本的时候是跟战略不脱钩的。
业务的优先次序,完全看集团的策略。我作为一个内人,希望尽快了解各个层面的运作情况。现在很难排序,不排除少数业务会占我80%的时间。此外,我现在还是比较专注在大的业务方面,孵化投资的企业,我们集团有非常有经验的首席投资官负责。
新浪科技:按照盛大披露的信息,您还将负责海外业务及战略。那么盛大对海外有着怎样的期待?哪些业务将是拓展的核心,哪些市场将是拓展的重点?
邱文友:海外的战略也谈了一段时间,这是我们的业务机密,我们的产品、服务、社区,我们的模型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相比,有更好的弹性,可以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我们要好好的利用,陈总很关注。我虽然不能说关注的优先顺序,但是海外肯定是重点。
所谓弹性,比方说游戏,相对容易打破文化的疆界。互联网几个比较大的应用来讲,内容是最容易输出的,一个是内容本身的国际化、输出,第二是基于内容建构的平台,我们有机会把这一套know-how、平台,搬到国外市场。我们看到一些实际机会。
资本运作背后都有战略目的
新浪科技:我们注意到,您还担任了盛大文学的董事长,这是否意味着盛大文学的上市进程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除此之外,您会主要关注盛大文学的哪些方面?
邱文友:我当初跟陈总在谈进入盛大时候,就是谈盛大文学。越谈就越觉得有更多能做。我太喜欢盛大文学、网络文学的模型,我身边的同事、老婆都知道,我爱死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有机会变成一个非常伟大的公司。网络文学是我们自己发明的一个商业模式,最近才看到海外有人在做一样的事情。所以这个是非常特别的事情。一方面这是非常中国的东西,另一方面,在海外有巨大的机会。
盛大文学有非常强的管理,找不到比侯总(CEO侯小强)、吴总(总裁吴文辉)更好的团队。作为董事长,我纯粹会从战略合作和市场进行配合。盛大文学的上市,我们在SEC还有公开的送件,不能说太多。我们早已经ready for IPO。我们是盈利的公司,可以等到市场好的时候再上,完全没有必要在市场恶劣的时候硬上,这个时间点跟我个人的加入没有关系。
过去十几年以来,中国概念有时候是祝福、有时候是诅咒,但是作为诅咒从没有超过三年。从2011年开始情况就变得不好,所以到了2013年可能会有好转,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尤其现在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有很多误解和偏见。企业做的越好越完美,市场的大门就永远不会关闭。
新浪科技: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盛大既有待上市的业务,也有私有化的业务,您如何评价盛大此前的资本层面操作?盛大今后的资本运作、投资方向会有怎样的改变?
邱文友:我觉得盛大之前所作的,不是资本运作。盛大一直以来,只有必须要用到资本市场手段的时候,才会用资本来达到战略目的。这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过去盛大集团在资本市场的项目来讲,其战略目的都是很清楚的。盛大12年来只有一个战略,就是内容。游戏长期扮演领头羊,盛大游戏分拆上市之后。那时候把游戏分拆是一个非常make sense的事情。
而今年年初的盛大私有化,目的更清晰。第一,游戏在分拆之后,跟母公司同时上市,免不了有投资人重叠和混淆。母公司下市之后,投资人的目的就更明确了,喜欢游戏就投游戏。从长期目标来讲,今天的盛大互动作为母公司,已经不是只有游戏一家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个情况下,母公司都希望能以长期的角度看,但作为上市公司就长期不起来,因为每个季度都要跟市场交代,长期和短期的利益不能取得平衡。上市公司自愿不自愿都要关注短期效果。
私有化的时间选择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我们到了一个转折点。
新浪科技:在盛大的计划中,股价和估值长期低迷的盛大游戏,是否也有私有化的意向?
邱文友:这个我不方便评论。但可以说的是,现在不只是盛大游戏,整体的游戏类股——我在把投行的帽子带回来——现在碰到的问题,是追求成长型的投资人,已经撤出游戏股。随着公司发展,投资人的组成会有质变,游戏类股投资人已经变成价值投资型的投资人。这部分人看重基本价值:每年不会有高增长、现金流比较强、动能趋缓开始发福利。但这中间有一个断层,价值型的投资人还没进来,一大部分因素,在于对中国的偏见,目前暂时裹足不前,而现在这种基石型的投资人断层,就会反映在股价方面。
我始终强调,私有化是一个战略的考量,而不是一个财务工程的项目。不可以只是一个资本的操作。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要私有化,有些什么是非得私有化之后才能做的,做得到的概率怎样,做到之后要怎样。能不能重新上市,应该怎么上?如果上市有风险,之外还有什么路可以走。这是兹事体大的考量,现在私募基金非常缺乏大型项目,所以往往从纯财务性投资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是比较危险的。
相关报道:
- 世纪华通进军网游 全资收购中国手游后还盯上了盛大2015-10-20
- 迪士尼动画、皮克斯任命新总裁2014-11-19
- 央视对话马云:双十一商标欢迎任何人使用2014-11-17
- 盛大旧将携新投资人接盘 盛大文学重新启程2014-11-07
- 盛大去互联网化提速:陈天桥变身“投资家”2014-10-20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