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玩家中心 > 娱乐八卦 > 正文

中国小孩大多沉迷电子游戏 足球人才青黄不接
2014-05-28 17:15  大公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作为在中超联赛中效力时间最长的外援,从2007赛季加盟天津泰达再到如今的北京国安,有着“马五爷”之称的马季奇已经缔造了一个中超传奇,作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史上出场次数最多的外援,他对中超联赛在过去将近8个赛季以来的变化可谓心知肚明,因此在接受外媒记者彼得-戴维斯的专访时,直言虽然中超联赛在技战术层面上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更多小孩倾向于成天玩iPad和电脑游戏的情况下,青训体系的断层也直接导致了北京国安如今的青黄不接。

相对足球这样的运动 电子游戏和智能设备在今天更瘦孩子们欢迎

相对足球这样的运动 电子游戏和智能设备在今天更瘦孩子们欢迎

如今你到中国已经很多年了,你是如何看待这段时间里中国足球所取得的进步的呢?

马季奇:中国足球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在技战术方面,且不说众多知名球星的到来,随着众多知名教练的加盟之后有了长足进步。现在有了新的年青一代中国球员们都在用一种新的态度踢球,而且他们的思维都很开放,拥有很多技战术上的疑问而且都渴望学习英语。

中国足球缺少希望之星,22岁的武磊和23岁的张稀哲可能是个例外,但是在别的国家新星们涌现得都要更早一些,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马季奇:在国安队中,20岁出头与超过30岁的球员之间存在断层。我们有4-5名处于33岁和34岁之间的球员,而且他们也依然有为国安效力的水平,但是在他们与像张稀哲、朴成这样的年轻球员之间却有着一个断层。至于之所以导致在中生代出现断层的原因之一在于多年前中国的青训体系不是很好,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与中国足球的负面影响有关。

我曾经参与过汤姆-拜耶尔在中国运作的相关青训工作,当时大概有100名12岁的小孩,但是在这100人中间,有80人甚至在跑动和踢球时都没有协调性。而在我自己那个年龄在街上踢球时,我甚至可以在从学校回来之后一整天都在街道上踢球,但是你在中国是看不到这些的,因为中国的小孩都在玩iPad和电脑游戏,而并不是在踢足球。

你觉得中国足球在态度上是不是正在变化中呢?

马季奇:中国人真的很喜欢足球,你每周都能在我们的球场上看到这一切,之所以他们丧失了对足球的兴趣,原因在于他们都喜欢成功,但是中国国家队却并不是很成功。不过,像广州恒大的重金投入、上海申花重金引进阿内尔卡和德罗巴、国安引进卡努特等,虽然是一条正确的路,但是却不是一种能真正打好中国足球基础的方式。我认为我们将看到俱乐部在引援时将会选择更多处于当打之年并且能为中国足球做出更多贡献的球员。

戴维斯:你如何看待本赛季韩国球员开始取代澳大利亚球员这一现象呢?

马季奇:最近几个赛季有很多澳大利亚球员都在中国效力,而且他们中间的某些球员都是真正意义上是好球员。我是这么看待的,韩日球员过去认为他们的联赛都比中国好,但是最近随着大量资金投入到中国的联赛之后,那些最好的韩国球员能看到他们在这里的收入更高,而这也是中超联赛正在进步的又一个迹象。

塞尔维亚球员和教练也在这里有过辉煌,你认为是什么导致这些特定的国家球员能大批出现呢?

马季奇:上赛季16支球队中有7名教练是塞尔维亚人,首先要说的这是性价比上的优势,其次就是因为共产主义的原因前南斯拉夫和中国之间有着很好的政治往来,所以这种联系也都还在,因此像德国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都对在这里工作持怀疑态度,但是塞尔维亚人知道中国的情况,这也让他们来这里变得更容易。

你在中国某一社交网络上拥有超百万球迷,你如何评价这个呢?

马季奇:足球是一项你必须懂得如何去玩的运动,你必须提升自己,而且能拥有如此多的跟随者的话当然也会让你觉得自豪。中国人喜爱足球,而且他们相当热情,我是在这里效力时间最长的外援之一,而且在这里打了很多比赛,再加上我也能说一点点中文,我想着也许就是他们之所以喜欢我的原因。但是中国有十多亿人口,这100万又算啥呢?

如此多的关注者,会不会很有商业价值呢?

马季奇:我已经考虑过我退役后做什么,所以我将继续再踢上几年,但是从商业方面来说,我希望能继续留在足球圈内。在现今来说,足球依然是我唯一能做的的事情,因此我会继续留在足球界。至于我会不会留在中国,应该说非常接近说“是”,但是谁都没法知道。我对教练或者是球队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很感兴趣,但是我身体状态依然不错而且也还很年轻,因此我现在只想继续踢更多的足球而已。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沉迷游戏

责任编辑:褚福普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